一、墓志盖的题铭书刻
1.墓志盖题铭书刻的确立
曹魏时期,禁碑令起,人们为了铭记墓者的人事生平,将碑文篆刻的载体转移到了地下墓穴之中,以墓志代替碑铭,这为墓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完整的墓志,即志石上加盖的盒墓志,是在北魏以后才成熟发展最后定格的。墓志盖起着保护志文、记载墓主身份信息的作用,以志人志墓,以期金石不朽,体现与祭祀等特质文化氛围相符合的特殊意义。目前出土墓志中最早有墓志盖的是北魏正始二年(505)《寇臻墓志》。
2.墓志盖题铭书刻的书体选择
墓志盖题铭的书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鸟虫书、类鸟虫书等装饰性书体,其自身就有因形见义的象形基础,用于点题明旨又增强庄重肃穆之感。这类书体主要出现在北朝至初唐时期。二是篆书、楷书、隶书等实用性书体,唐朝兴文教重书法,社会文化稳定成熟,墓志在此时泛化为了普通丧葬器具,书体式样丰富繁多。
志盖题铭的作用不仅限于记载墓主信息,它更需要作为一种象征,来传达一种崇高雄伟的庄严格调。篆书因其庄重而神秘的装饰性意味,一直作为志盖题铭书体的大宗,占所有墓志盖题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鸟虫书、类鸟虫书又称“鸟虫篆”,是以篆书为基础字形演变而来的一种美化书体,因此本文也将其划分在篆书题铭中一起做讨论。
二、唐代墓志盖篆书题铭的分期与流变
1.初唐时期——北朝类鸟虫书式样的延续
唐朝初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墓志盖篆书题铭分别有着不同的样式特征。
第一阶段:武德至贞观年间(618-649)以线条外观粗重屈曲,近虫式样的“垂露篆”为主,沿袭了前朝篆书题铭的特点,笔画多有鸟虫饰笔。在刻法上,同样是北朝的刻法延续,厚重笔画的双钩阳刻,突出静穆之象。此类志盖篆文,字形方整,多充满界格,纹饰繁复,并有镂雕现象。如唐贞观十一年(637)的《窦娘子墓志》,题铭“大唐泰州诸军事泰州刺史侯使君夫人潞国太夫人窦氏墓志”。在线条笔画上几乎都以虫屈状饰之,并且程度相较其他志盖加大了许多,书写自由流畅,中和了其他篆书题铭严谨呆板的印象,整体轻松而富有动势。
随着唐太宗李世民提倡书法,前朝的双钩阳刻式样渐隐,在贞观年间,志盖篆书出现了阴刻无界格式样,掀起了唐中后期以阴刻为主的志盖篆书的序幕。
第二时期:永徽至景云年间(650-712)唐代此时国力稳定,再加上开科取仕并重书法,文人学子纷纷开始学习、书写历史字书上的篆书,使得篆书复兴有了坚实的基础,阴刻式志盖题铭开始大行其道。而此时墓志也已泛化为了一种定式的丧葬道具,前朝类鸟虫书式题铭过于繁琐,太重神异的特点逐渐被人淡化。唐初期粗重的笔画和鸟虫式样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简洁的细笔阴刻式。如唐总章元年(668)《李爽墓志》,题铭“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守司刑太常伯李公墓志铭”。此书可以说是唐代盛行“悬针篆”的最初形态,外观严谨有制,整体线条呈垂直状,笔画精细如丝,末端笔锋尖细,有如悬针。转折处圆润有致,舒展自如。
2.盛中唐时期——以李阳冰“玉箸”式篆书题铭为代表
唐中盛时期(开元至贞元年间712-805),社会经济达到顶峰,重文教礼制,尤其是唐玄宗对唐代书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帝王之家的影响力将书法在此刻推到了艺术高峰。篆书技法精纯娴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名家志士,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李阳冰,他是继秦朝李斯之后的篆书第一人。
盛中唐时期,篆书题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李阳冰为代表的“玉箸”式篆书题铭。除此之外比较值得一提的还有“悬针”式篆书题铭。
“玉箸篆”形如其名,既表明书体特征,又言美感与劲法。以小篆为基础字形,笔画肥瘦均匀,末端不显笔锋,状若醇厚圆劲的玉石筷子,整体字形呈竖向长方,结构左右对称,视觉上给人以豪骏墨劲之感。李阳冰的书风锐利,挺劲如铁丝,用笔瘦劲有力,亦称“铁线篆”,力矫篆书华美流丽、形式单一的弊端。如唐大历十三年(778)《崔沔墓志》、《崔暟墓志》,线条流畅圆活,篆法纯净,法度严谨,规整精美,一派玉箸风范。
“悬针”式篆书题铭根据笔画式样可以分为两种——薤叶篆和悬针篆。薤叶篆的线条肥瘦变化,有如蓬叶之状;悬针篆的线条垂直而末端笔锋尖锐如针。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并无明确界限,都是书家从风格上改造“玉著”篆的开端。如唐天宝九年(750)《郭虚已墓志》,题铭“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此志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颜氏篆书的风采显映其中。整体字形修长,笔画末端逐渐聚点,好似燕叶;线条纤细而柔美,尤其是长竖、长撇、长捺笔画的出锋处理,打破块状字的沉闷固态,犹如柳叶的自然垂坠之感。在整体书势上疏密有致,空间感呼之欲出,字里行间充盈着书者浑然天成的书法技艺。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qikandaodu/2020/0709/382.html
上一篇:广告配音的声音造型艺术分析
下一篇:方济众艺术研究对汉中文化名市构建的作用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