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从形式走进内容 由精深达于宏富——评贾学鸿的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8 12: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庄子》是人们喜闻乐道的文学作品,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新时期以来,研究成果也浩如烟海,尽管如此,对于《庄子》结构的探讨却少有力作问世,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令人鼓

《庄子》是人们喜闻乐道的文学作品,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新时期以来,研究成果也浩如烟海,尽管如此,对于《庄子》结构的探讨却少有力作问世,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令人鼓舞欣喜的是,《<庄子>结构艺术研究》(贾学鸿著,学苑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的问世,推动了这一领域的长足发展。著作自始至终从结构形式出发,借助结构形式探究庄子的思想内容,又从思想内容反观结构形式的生成,比较完满的梳理出《庄子》的文本样态,是《庄子》文本结构研究方面的成功范例。全书39万字,凡7章,每一个层面的剖析都能提供解读《庄子》的新视角,据此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著作最鲜明的特点是系统、全面、深入的分析了《庄子》文本的结构特征,取得的突出成果,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经传结构打通各篇的关联。《庄子》文本最大的结构特征是由内、外、杂三部分组成,内篇代表庄子的精华,外杂篇则较为驳杂,区别对待是广大研习者的共识,然而,区别对待的同时,还需兼顾到打通这三部分的关联,《<庄子>结构艺术研究》就作了这方面的努力,以内篇为经,以外杂篇为传,从结构上将内篇和外杂篇进行串并观照,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系统的比对分析。并将经传结构模式扩展开去,深入到庄子文本的片段之间,提出“经在一篇,传则异处;或经散异篇,传则同一”的观点。经传结构是先秦诸子文本的重要结构形态,著作沿用这一视角,且深化到篇章的片段内部,探讨单个故事间的经传呼应,可以弥补内外杂之间经传结构对应不工整的缺陷。大的经传结构套小的经传结构的发现,是首创性的成果,可以提供一把打开《庄子》研究之门的钥匙。

二是文本结构始终置于庄子之道下考量。其一,依据文章主旨划分结构类别,著作统计显示,开门见山的结构7篇;主旨居中的结构4篇;主旨隐没结构14篇。这一分类成果具有开创性,尤其第四类主旨隐没结构,指全篇没有专门阐述作品主旨的文字,各个段落之间有一隐蔽的理念粘合,整个文章的旨趣较之主旨鲜明者更加耐人寻觅,如《人间世》,宣颖评论道:“七大段文字,不自著一语,而意旨隐跃无不尽。”主旨存于若隐若现之间,很不容易察觉。主旨隐没型的揭示,利于更好的理解庄子之道。其二,探讨回环结构艺术与道的关联,是这部著作的又一大特色。庄子对道的描述,如天倪、天均、天和等,似同一个圆环,道的这种特性,前人并未和庄子文本的结构进行联系。本书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作者把回环结构分为喻意跳转、语义流衍、逻辑错位、潜折无痕四种类型,每一类型对应典型的实例。如逻辑错位类型证之以《秋水》最末的濠梁之辩,富有说服力。最后,否定结构艺术和道的关联,庄子之道以否定为表现形式,像言无言,不可道之道,都从否定层面对道进行规定。著作探讨的否定结构有:词语的否定,语句的否定,比喻的否定,行为的否定。并且提出这种结构的理念根源是:道物不相离,有情无形,唯变所适,反者道之动,随后进一步研究了否定结构彰显出的传统美学模式,道家的否定结构模式确实营造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如晋郭璞的名句:“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就是否定思维创作的结晶。

三是依据寓言故事的编排形式考量庄子的文本结构。著作把连类相次寓言的排布分为丝线穿珠、板块对接两种类型。众所周知,寓言故事是庄子言道的重要依托,将寓言故事的组合提炼出带有公式化的规律,有利于对长期存在的文章真伪争议提供可供参考的标准。如《盗跖》篇的归属,历来怀疑者不乏其人,作者基于《盗跖》的结构特点,认为“《盗跖》则借三则辩难的寓言阐明是非难分的困境。这些篇章的特点都是不烦作者亲自登场,全由故事中的人物代言,逐层披剥。《盗跖》因其观念比较偏激,自苏轼后很多学者认为是伪作,但在文章结构上,它与庄文是一致的。”从结构角度对庄子文章的真伪作出判断,是《〈庄子〉结构艺术研究》的闪光点之一。

四是对庄子文本结构形态善于用概念加以界定。概念的新鲜、清晰是描叙庄子结构的重要一环,作者对结构形式的概念命名独具匠心,如针对单篇结构,作者提炼出:月光辐照、长鞭炮响、二龙缠绕等九种类型。针对寓言故事排布,提炼出丝线穿珠、板块对接类型。这些专有名词既有古人点评的选用,也有新概念的提出,比如草蛇灰线,金圣叹已经使用的较为纯熟,作者大胆借用过来,指主旨於文中的一种明提暗点,时隐时现的状态。以此评点《齐物论》、《天地》篇的结构,属于老坛装新酒,赋予概念新的内涵和外延。著作用概念界定各种结构形式,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彰显出一位女性学者独特的细腻天赋。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qikandaodu/2021/0118/1004.html

上一篇:汉藏佛教艺术与国家认同的建构*
下一篇:还原本来的村上春树——评《村上春树小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