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吉轩画廊负责人,他不仅是一位影像收藏者,同时也研究经典大师的历史典故与作品市场,并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影像收藏。
80后影像藏家卢骁,在北京专营影像作画廊“泰吉轩”已经十年之久,在中国影像市场的起步阶段,能够如此坚守,卢骁无异于是那个最先试吃螃蟹的人。
在影像收藏还不为人所知时,卢骁已经收藏了大量经典作品;在国内缺少影像艺术研究时,他已将自己的珍藏捐献给国家美术馆;在国内藏家仍然稀少时,他坚持引进高水准的艺术影像,提升藏家的眼光和格调。
把世界影像史的经典留在中国
卢骁经营“泰吉轩”画廊十年之久。学生时代,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卢骁,就是一个狂热的摄影发烧友,喜欢钻研摄影、观赏画册。在2007年,他偶然看到了著名摄影师约翰·塞克斯顿的原作。世界顶级大师的原作,给他很大的震撼,完全不同于以往他在画册中所见。
约翰·塞克斯顿开始,卢骁入手自己的第一件藏品。原本为了更好地收藏,他特意到美术院校学习美术史课程。慢慢地,卢骁理解到,西方艺术史上的经典其实只收藏在西方的博物馆中。而影像史上的大师作品仍未进入西方的博物馆,且价格并不十分昂贵。
卢骁注重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只要是世界影像史上的名家名作,他都倾力收藏。经过多年收藏累积,他在构建了自己影像藏品完整体系,并把他自己的部分珍藏捐献给了中国美术馆,他希望把世界影像史的经典留在中国。若干年后,外国人要看影像史的经典,就要到中国来。
以高水准的艺术影像培育藏家
每天,卢骁都要与时间赛跑,为收集网罗全球顶尖摄影师的作品。他常感叹影像作品虽然价格不高,但到好作品可遇不可求,很多都已经被世界重要美术馆收藏,好作品转瞬即逝,留给他的时间越来越少。
2013年春节,卢骁前往日本,会见了日本影像大师石元泰博,并与对方谈拢收藏一批他的作品。大年初二会面,初八他回到北京,但到了正月十五,他便收到了石元过世的消息。大师家属发给卢骁一份文件,告知他石元的作品将被捐献给高知县的博物馆,此前谈好的购藏一事也瞬间化为泡影,每每谈起此事,卢骁言语中依旧带着几分遗憾与惋惜。
卢骁还代理国际上一些在世的影像艺术家,循序渐进地培养本土的影像收藏市场。“目前国内影像收藏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我目前以引进国外优秀的影像艺术家的作品为主,以高水准的作品让藏家跟着学习。
卢骁认为,即使国际影像大师的作品,也不算很贵,几千美元可以买到国际影像大师的原作,且影像作品还处于价值上升期,大多数中国藏家在权衡后都可以接受。卢骁觉得未来10年摄影藏家的培养期,依旧任重道远。
Edward Weston,爱德华·韦斯顿,Pepper No.30, 青椒第30号,1930年,银盐工艺,184mm×235mm
Michiko Kon,今 道子,Mackerel and Hat,鲭鱼和帽子,2010年,银盐工艺,360mm×460mm
影像,是艺术也是生活
卢骁喜欢静谧、阳光且“正能量”的作品,不太喜欢纪实摄影,但安德烈·科特兹的作品除外。他收藏的题材涵盖风景、人体、肖像到景物等,这些作品往往以一种纯粹的美好直抵人心。 通过收藏,卢骁掌握了丰富的艺术史知识,也提升了生活品质,他从作品中获得美的启示。他的藏家,也同样有许多人因为影像收藏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品质。
几年前,一位藏家从卢骁手中购买了影像作品,回家挂在墙上。收藏规模渐渐扩大,专门购置了柜子。起初被父母不理解为何花大价钱买这些影像作品,后来父母慢慢接受甚至学着欣赏这些摄影作品。有一天,父母主动提出,在家里挂上一幅影像作品了。这位藏家欣喜于艺术对家人的熏陶。这位藏家的小孩也经常光顾他的画廊,感受摄影收藏乐趣。
经过十年,卢骁在中国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影像藏家,他的画廊“泰吉轩”的运营也逐渐收支平衡,但他并不急于扩张自己的经营。对卢骁而言,藏家的成长才是他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泰吉轩画廊负责人,他不仅是一位影像收藏者,同时也研究经典大师的历史典故与作品市场,并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影像收藏。
80后影像藏家卢骁,在北京专营影像作画廊“泰吉轩”已经十年之久,在中国影像市场的起步阶段,能够如此坚守,卢骁无异于是那个最先试吃螃蟹的人。
在影像收藏还不为人所知时,卢骁已经收藏了大量经典作品;在国内缺少影像艺术研究时,他已将自己的珍藏捐献给国家美术馆;在国内藏家仍然稀少时,他坚持引进高水准的艺术影像,提升藏家的眼光和格调。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qikandaodu/2021/0303/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