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评翻译的艺术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3 05: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学翻译是翻译工作中的一项特殊部分,它的翻译标准不仅包括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准确表达,还包括文学语言的审美性和文化的可传播性。许渊冲先生是我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先行者,他

文学翻译是翻译工作中的一项特殊部分,它的翻译标准不仅包括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准确表达,还包括文学语言的审美性和文化的可传播性。许渊冲先生是我国文学翻译理论的先行者,他在美学的视角下来实践和总结文学翻译的标准和方式,强调在文学翻译中要从整体上符合美学的基本原理,要能够生动再现原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和美学内涵。《翻译的艺术》(2018年1月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收录了许渊冲先生从1978年到1983年之间的论文成果,以丰富和多样的翻译实践经验来深入阐明和探讨了文学翻译艺术中的基本论点。

首先,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突破了传统翻译的“信、达、雅”标准,许渊冲先生将之总结为“信、达、优”的新标准。一方面,无论是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信”和“达”是最基础的翻译标准,翻译者要充分尊重原文本,让原文本的翻译更加准确和通畅,打破语言之间的间隔,实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有效沟通和传播。另一方面,语言翻译的“优”和“雅”强调的是两个不同的方向,“雅”是指语言翻译的格调和情绪,一般来说,交流语言的翻译更倾向于“雅”,让翻译的文字不至于太过粗糙和直白,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语言感受,提高语言交流和互动的质量和水平;而许渊冲先生所说的“优”则需要从传播效果和审美效果来谈,文学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翻译后的文本是否能够适应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的习惯,是否能够在目的语文化环境内达成更好的传播效果,是否能够给目的语受众群体以更佳的审美感受。因此,许渊冲先生的“信、达、优”是美学视角下文学翻译艺术标准的一个较为简练的概括,在文学翻译的实践过程中,文学翻译的传播效果和审美体验是文学翻译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元素,也是文学翻译者提高翻译水平和质量的有效评价标准。

其次,许渊冲先生在古典名著的文学翻译实践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包括诗词歌曲、散文和戏曲等,因此他的文学翻译艺术充分强调了翻译艺术的意境美,提出了“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三化”(浅化、等化、深化)和“三之”(知之、好之、乐之)的文学翻译艺术理论。从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分析,他充分强调了翻译者的主观审美,通过翻译者的优化和再创,让原文本获得更多新的审美内涵,也就是说,在原文本、翻译者和翻译文本中,翻译者不只是一个语言翻译的桥梁,而更像是一个语言翻译的加工环节,通过自身的审美体验和语言感受,给予原文本更多的美学优化和再创,让原文本的审美内涵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展现在异域语言文化环境之中。美学视角下,文学翻译往往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故事的翻译、文化的翻译,同时还有原文本的审美取向、文化内涵和意境象征等,对文学翻译者来说,纯粹的客观和机械翻译会失去原文本在人文和艺术性上的审美性,对文学翻译艺术来说,个人的主观审美体验和审美取向的意境化翻译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许渊冲先生的“竞赛论”强调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文学艺术沟通问题,在美学的审美视角下,文化与文化之间只存在着语言的差异,而不存在艺术审美的高低优劣,它们都可以在本国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展现出某一美学内涵和特质。在文学翻译艺术的实践过程中,语言文化的美学特质是重要的参考元素,也就是说,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原语言的审美内涵,如何重新赋予目的语的审美特质,如何扩大文学翻译作品的传播力度和通俗度,对文学翻译实践是同样重要的。对此,笔者认为,文学翻译的目的并非都是一样的,从文化的沟通交流来说,文学翻译者的主观性应当得到更多的约束,实现原汁原味的文学翻译,而从美学的视角来说,文学翻译文本的可读性、思想传播影响力和情感共鸣效果则需要文学翻译者的再创和重赋来实现,因为目的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翻译实践方式,两者并不矛盾。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翻译的艺术》的过程中,对“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这一课题的思考和总结。笔者认为,美学视角下讨论文学翻译艺术的理论和实践,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文化和文学的传播效果;二是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即以文学接受者为主体的翻译实践标准,力图给予文学接受者更好的文学审美体验。具体来说,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文学翻译者要充分考虑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审美情趣、阅读习惯和情感共鸣,并对原文本进行恰当的优化和再创,让文学翻译的接受者在文学翻译作品中感受到良好的美学体验,从而推动文学翻译作品在目的语文化背景下的广泛传播和共鸣。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qikandaodu/2021/0323/1204.html

上一篇:相声艺术进入高等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天津师范大
下一篇:艺术引领城市创新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