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斐尔(Raphael,意大利文名字为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1520)到卡拉瓦乔(Michelangel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涵盖了整个16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利玛窦(Matteo Ricci)出生于1552年,卒于1610年。这两个时间段在跨度上并不吻合,但是前者可以被看做是利玛窦所接受的艺术影响的时代背景。有趣的是,本文对利玛窦时期意大利艺术背景的概括与意大利学者罗伦查·莫基·奥诺里(Lorenza Mochi Onori)的看法不谋而合[1]。
16世纪欧洲艺术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艺术家开始跻身于时代伟人的行列。在此之前,从未有个别艺术家能够得到如此崇高的赞誉。另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整个欧洲艺术受到意大利艺术的深刻影响。几位杰出的意大利艺术家的成就几乎笼罩着整个欧洲的艺术,如莱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拉斐尔(Raphael,1483-1520)和提香(Titian,1490?-1576),只有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这位德国艺术家的成就可以与上述几位比肩。
到意大利学习艺术是这个时期欧洲艺术家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法国在国王查理七世和路易十二的倡导下,开始大力学习意大利艺术,这一风潮在弗朗西斯一世统治时期达到顶峰。他将莱奥纳多·达·芬奇、安德烈亚·德尔·萨托(Andrea del Sarto,1486-1531)和本维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1500-1571)等意大利杰出艺术家引进法国,他们都为法国留下了不朽的遗产,其中就有家喻户晓的《蒙娜丽莎》和枫丹白露宫的室内装饰等。
16世纪的意大利艺术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盛期文艺复兴(High Renaissance)、样式主义(Mannerism)和巴洛克(Baroque)。
一
在西方美术史上,通常将15世纪90年代后期视为盛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开端,其标志是莱奥纳多·达·芬奇在米兰完成了著名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在梵蒂冈创作的湿壁画,是盛期文艺复兴绘画风格的代表。在建筑上,盛期文艺复兴风格体现在多纳托·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1444-1514)在1502年设计建造的坦比哀多(Tempietto)上,其完美而和谐的比例充分体现了盛期文艺复兴的理想,是古罗马建筑理想的复兴。坦比哀多位于罗马蒙托里奥圣彼得教堂(San Pietro in Montorio)的庭院内,据说那里是圣彼得殉道的地方。盛期文艺复兴雕塑的代表是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Pietà)和《大卫》,体现了人物静止与运动之间理想的均衡状态。乔尔乔内(Giorgione)和年轻的提香作品中所传达的静谧抒情的气氛和明亮的色彩体现了威尼斯的盛期文艺复兴绘画风格。
毫无疑问,盛期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历史上最具创造性的天才集中涌现的时期。就连一些名气稍逊的艺术家,如巴托罗米奥修士(Fra Bartolomeo,1472-1517)和马里奥托·阿尔贝蒂奈利(Mariotto Albertinelli,1474-151)等人的作品也充分展现了完美的比例和对绘画材料精湛的控制力。
拉斐尔是一位非常善于汲取他人长处的艺术家。在创作中,他成功地将莱奥纳多、米开朗基罗和巴托罗米奥修士的艺术风格融入自己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我们注意到,拉斐尔的作品既没有莱奥纳多那种哲学家般的深刻,也没有米开朗基罗诗人般的奔放、雄壮的气势,但是他却形成了一种和谐整体的甜美风格,人物造型具有理想化的特征,深受教会、贵族和知识阶层的喜爱。后来的欧洲美术学院都将拉斐尔的作品奉为创作的典范和圭臬。但是,当学院将拉斐尔的创作手法和理念僵化为束缚创造力的教条时,势必引起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的反抗,1848年在英国出现的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就是其中的代表。
1504年,拉斐尔来到佛罗伦萨。在那里,他开始摆脱老师皮耶特罗·皮鲁基诺(Pietro Perugino,1446-1524)的影响,转而吸收莱奥纳多和米开朗基罗等人的风格。他在佛罗伦萨逗留期间,曾经创作了大量表现圣母马利亚、幼年的耶稣和施洗约翰的画作。将圣母子与小施洗约翰放在一起表现的创意就来自莱奥纳多,福音书中从未提到过这样的场景[2]。1508年,拉斐尔应教皇尤里乌斯二世(Julius II)之召从佛罗伦萨来到罗马,这可能是出于他的远亲、建筑师布拉曼特的举荐。
在其生命的最后12年,拉斐尔一直生活在罗马,并创作出了他一生最辉煌的作品。拉斐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为梵蒂冈签字厅所创作的《雅典学院》、《辩论》、《诗学》和《法律》,它们也是盛期文艺复兴绘画的代表。《雅典学院》的原名是《哲学》,当拉斐尔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米开朗基罗正在西斯廷礼拜堂绘制天顶画。两位大师的较量最终旗鼓相当,米开朗基罗以气势雄强见长,而拉斐尔则以和谐庄重为特色。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0/072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