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科普摄影的功能定位、创作特色等进行讨论,提出了作者的见解,并举出实例加以说明。科普摄影具有独特的功能,可以展现科学的美感,进而唤起人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吸引人们去观察自然、认识世界,探索科学的奥秘。本文将科普摄影定位为科学内涵的艺术性、普及性、形象化展现。进而指出:科普摄影的艺术追求应永无止境,而科学内涵的展示则宜适可而止,甚至是“点到为止”。在符合科学原理、体现科学内涵的前提下,科普摄影更应注重艺术性。优秀的科普摄影作品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借助于联想可为展示科学内涵营造出广阔的空间。本文认为:科普摄影的最佳境界,是在科学视角之下的原生态的质朴。科普摄影可以把晦涩难懂的科学内涵用明朗感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们通过直觉去感悟科学。最后,讨论了科学内涵的淡化与强化。当拍摄对象所包含的科学元素过多时,要适当加以取舍,忽略多余内容,简化照片的构图,突出所要表现的主体,这就是“淡化”处理。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科普摄影师面临的问题是拍摄对象的科学内涵太少,或者很不明朗,难以在摄影作品中直观地表达出来。这时,需要对科学内涵进行“强化”处理。
本文作者:王国全
关键词:科普摄影 科学内涵 联想 原生态
以向公众普及科学为目的的科学摄影,在我国内地通常被称为科普摄影。广义的科学摄影,应包括科普摄影和科研(或科技)摄影。本文仅对科普摄影的功能定位、创作特色等进行讨论。
一、科普摄影的功能与定位科普摄影的基本作用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笔者认为,科普摄影的主要意义在于科学内涵的艺术表达,把玄密的或深奥的科学内涵用艺术性的影像作品展现出来。科普摄影具有独特的功能,可以展现科学的美感,进而唤起人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吸引人们去观察自然、认识世界,探索科学的奥秘。能够做到这些,科普摄影的目的就达到了。
由《环球科学》杂志与《科学美国人》台湾版联合主办的“2013年科学摄影大赛”的征稿启事提出,希望“科学摄影作品,透过视觉的感动和震撼,展现科学之美与大自然令人折服的力量。……引领公众走入奇妙无穷的科学世界。”这里所说的科学摄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普摄影。这段话,对科普摄影的功能作了明晰的表述。
在对科学内涵进行普及性、艺术性、形象化展示方面,摄影艺术具有形象性强、便于普及推广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各种表现形象的艺术形式中,摄影艺术是最适合应用于科学普及的。更有许多摄影方法,如显微摄影,其实就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摄影的发展本身正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得益于科学而回馈于科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科学与艺术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边界,而科普摄影当是对此的最佳诠释。
科普摄影是科学与摄影的“联姻”。但是,科普摄影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定位。笔者认为,科普摄影的定位就是科学内涵的艺术性、普及性、形象化展现。本文将对这个定位进行探讨。科普摄影有自己独立的定位,还意味着科普摄影应该有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不应与一般的艺术摄影混为一谈,也不应满足于与科技著作的插图或教学课件为伍。
二、艺术追求要永无止境,科学内涵则宜“点到为止”摄影是发现和展示美的艺术。科普摄影展示的科学之美,比一般摄影作品的美感更为深邃,更富智慧。为了充分展示科学之美,在科普摄影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之间应该有一个适当的考量。笔者认为,科普摄影的艺术追求应永无止境,而科学内涵的展示则宜适可而止,甚至是“点到为止”。这样的提法,丝毫没有贬低科学的意味。问题在于,复杂深奥的科学内容是难以在一幅(或数幅)照片中充分地展示出来的。即使摄影者在照片中充分展示了科学内容,对于外行的欣赏者来说,也很难一目了然。这样,科普效果就无从谈起了。而如前文所述,科普摄影独特的功能在于展现科学的美感,进而唤起人们对于科学的兴趣。所以,在符合科学原理、体现科学内涵的前提下,科普摄影更应注重艺术性。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科普摄影的科普效果。
如前所述,科普摄影的艺术追求应永无止境,而科学内涵的展示则宜适可而止,甚至是“点到为止”。笔者见到过一幅题为《甜瓜嫁接》的科普摄影作品,该作品并没有具体展示甜瓜嫁接的技术细节和过程,而是着力表现一位嫁接甜瓜的农村妇女全神贯注的神态,光线集中在这位农村妇女的面部和双手,只见她凝神静气地专注于手中两片嫩绿的小叶子(我猜想她是把两枝甜瓜的嫩叶接合在一起)。背景呈暗色,最大限度地突出了主体。作品的引人注目之处,就在于传神地表现了这位农妇的专注神情之美。该作品从感性而不是理性的角度,唤起人们对于甜瓜嫁接这项农业技术的关注,而这正是科普摄影作为视觉艺术的魅力所在。显然,这幅作品科学内涵的表达正是做到了“点到为止”。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0/0918/718.html
上一篇:中国艺术家档案|沙春波
下一篇:江湖习气 “人民艺术家”称号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