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妈妈,日军打过来怎么办?林徽因:咱们门口不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5 05: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有这么一个问题很耐人寻味: 中国文人讲究的“傲骨”究竟是什么?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不好用文字来阐述的,不是因为说不清楚,而是害怕苍白无力。 于是,中国的文人便

有这么一个问题很耐人寻味:

中国文人讲究的“傲骨”究竟是什么?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不好用文字来阐述的,不是因为说不清楚,而是害怕苍白无力。

于是,中国的文人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解释“傲骨”之含义——比如林徽因和梁思成!


亡命南方的爱国情怀

都说孩子的情怀培养和成长的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我想,这句话是对的!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而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则任财政总长,两人的关系十分密切——

当日本企图攫取山东权益的时候,林长民和梁启超相继挺身而出,一致抨击日本的丑恶行为,而后更是公然反对袁世凯的“二十一条”!


父辈们的爱国热情深深地影响了林徽因和梁思成。

1928年夏,梁、林夫妇从美国留学归来,随后进入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在短短的时间内便成就斐然。

然而好景不长,“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让东北的局势越来越恶劣。

在和梁思成商议后,夫妻二人决定相继撤退到南方。


在离开东北后,林、梁夫妇的经济状况开始变得拮据起来,为了养家糊口,林徽因不得不在工作之余写作赚取稿费。

当时,臭名昭著的“媚日报纸”《联合亚洲先驱报》以高额的费用向林徽因约稿,希望她能编撰一些美化“东亚共荣”的文章,林徽因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她对报社的工作人员说道:

“你们还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吗?你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有一次,儿子梁从诫问林徽因:“妈妈,假如日军打过来怎么办?”

林徽因坚定地说: “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正是这样一番决绝的话,让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高尚风骨有了最完美的诠释。


“七七事变”爆发后,林徽因夫妇首先想到的不是自身的安全,而是留在北平城内的珍贵学术资料。为了避免这些资料落入日军手中,林徽因千方百计地托人将它们藏到天津英租界的银行里。

而丈夫梁思成也在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早些年的时候,梁思成和父亲梁启超曾前往日本避难,当时他觉得日本是十分美好和谐的社会,然而从“七七事变”开始,梁思成对日本的向往完全冷却了下来,憎恨和厌恶占据了上风。

为了避开日本人近乎强制性的邀请,这对夫妇只能再次南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从1938年开始,林徽因和梁思成就在抗战大后方进行艰苦的工作,因为心情积郁再加上生活条件恶劣,这对夫妇遭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

梁思成患有“脊椎软组织硬化症”,长途的奔波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而后来引发的牙周炎,让他不得不拔掉了大部分的牙齿,由于背痛得厉害,不能平卧床上,他只能终日躺在一张帆布椅上。

而林徽因则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由于缺乏医疗资源,她几乎天天都发烧,终日只能躺在床上工作。儿子梁从诫曾经回忆道:

“从一九四一年起,妈妈就经常发烧卧床,再没有享受过健康人的欢乐!”


除了身体上的病痛以外,林徽因夫妇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苦,从1938年搬到昆明以后,夫妇俩就一直住在郊区的住宅里,为了节约经费,从设计图纸到建筑施工,夫妻二人都是亲力亲为的,但两人还是欠下了不小的债务。

万般无奈下,林徽因只能写信向美国友人费慰梅求助,希望她们能资助一笔钱渡过难关。

很快,林徽因就收到了来自友人的100美元和一封书信,书信的内容是聘请林徽因夫妇前往美国进行讲学。

但林徽因婉拒了,她的答复很简单——我应该留在祖国,共赴国难!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尽管生活的压力巨大,但林徽因夫妇却并没有被吓到,他们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

为了帮助梁思成完成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研究,身患肺疾的林徽因用最短的时间通读了《二十四史》,为《中国建筑史》的写作做好重要的资料准备。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0/1005/790.html

上一篇:走!小布带你逛哈密人的第一家美术馆
下一篇:“中国水彩画第一人”徐咏青:从土山湾走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