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姚建华:科研即艺术,一生追逐激光梦想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7 04: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浙江在线11月6日讯(通讯员 龚达轩 顾文俭)“如果要解决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公式、方法还是思维?” 在每年的新生第一课上,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激光先进

浙江在线11月6日讯(通讯员 龚达轩 顾文俭)“如果要解决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公式、方法还是思维?”

在每年的新生第一课上,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姚建华教授都会提出这个问题。

但他并不要求学生立即给出自己答案,而是希望能启发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定位,能在浙江工业大学学习、科研、生活的互动中,通过文学音乐与公式推理的融合,获得想象、创新和突破的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进而影响他们的一生。这正如姚建华教授的求学和科研工作的经历。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姚建华

名牌本科毕业考上“普通院校”研究生

当意识到采访活动要面临镜头时,姚建华率真地询问“我是否需要把夹克脱下?”

儒雅的姚建华就是这样时常嘴角含笑,笑意内敛却真诚直率。他喜欢把工作建立在严密的研究中,却也是时常半夜突发奇想将想法付诸实践的“急先生”,思维丰富又不失严谨逻辑、大胆创新又内敛低调、目标专一又能触类旁通。

1987年,22岁的姚建华刚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毕业后来到了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就读研究生。这样的选择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但却是他反复考虑的结果。

在材料领域求学时,姚建华一直在探求新的领域,隐约意识到材料和激光的交叉融合必将拥有未来制造技术的广阔前景,并从国外报道获悉,材料的激光加工技术有望颠覆传统的制造业。

“当时在陕西机械学院任教的黄积荣教授为了寻求提升汽车发动机性能,成为国内首批开辟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新研究领域的业界权威之一,所以后来我成为他的硕士研究生一点也不奇怪。”姚建华回忆,“从此,我就毫不犹豫地踏上了激光技术的寻梦之旅”。

也正是黄积荣教授的推荐,姚建华日后结识了西安交通大学从事机械加工的周家瑾教授和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从事激光加工技术的苏宝蓉教授,这也为姚建华构建了材料、机械与光学等的交叉知识结构,日后成为中国激光加工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奠定了基础。至今,他依然时常与年近九旬的苏宝蓉教授在科研项目及产业化应用方面促膝长谈。

二十年一以贯之

无论是求学,还是科研,姚建华都有一条异常清晰的主线,他不断求索,一以贯之。

1993年,在国企历练三年后,姚建华进入浙江工业大学工作,成为年轻的讲师。为了追寻自己的 “激光梦想”,他的第二步是创立学校“激光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简称“激光中心”),建设一个像模像样的实验室。

姚建华回忆,当时国内对激光加工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虽然发表有不少论文,但看不到实际应用,这里面一定存在需要突破的瓶颈。

于是,在1994年,他第一次向学校递呈了“特色发展我校相关学科,建立激光加工中心”的建议报告。当时这一想法新颖、前卫,学校又没有任何基础,直至2000年,随着他当时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逐步得到学界和业界的认可肯定,学校投入300万元启动资金,,校“激光中心”终于获批成立,。校领导对中心充满期待,提出五年内要“冒出泡来”。

为了早日实现“冒泡”的承诺,起步比想象的要艰难得多。首先要解决自身运行的问题,学校给了300万元,再也不好意思去要更多的钱了,需要实现“自我造血”。由于当时几乎没有人知道激光技术,姚建华开始当起了技术销售员,开始天天翻黄页薄、打电话、摆地摊,密集联络和登门探访了一家又一家企业。于是,黄页簿被翻烂,吃闭门羹、探访企业荒郊迷路成为家常便饭,白天跑企业,晚上回来加班做实验。“我不要你们一分钱,只要给我样品试验就可以”,当时的姚建华裤兜里只剩坐公交车的几个零钱。一天又一天,终于,企业的大门被撬开。杭州汽轮机厂就是其中一家,当用激光淬火成功替代了火焰淬火,为企业减少20%的报废后,企业就主动上门了,就这样赢得了杭州汽轮机、张小泉刀具、东阳缝纫机针板、吉利摩托车、余姚模具等一家又一家企业的信任, “最热闹的时候,企业送来的样品摆满了实验室外面的走廊”。 技术终于开始推开,姚建华没向学校再要一分运行费用。

姚建华带领团队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学校给出的各项指标,而且比预定“冒泡”的时间整整提前了两年,实现了追寻自己“激光梦想”的第三步,获得了企业的认可。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0/1107/955.html

上一篇:“伤痕美术”及“四川画派”的创始人之一高小
下一篇:传统招幌艺术表现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