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实不易,散则何难?与其身后任其散失,不如现在就完整地献给国家,让更多的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成绩。”这是在中国美术馆结束不久的“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中,著名古文字学家、教育家、古物鉴定家、收藏家容庚先生的一段令人难忘的话。据各受捐机构不完全统计,容庚及其家属先后向国家捐赠青铜器200余件,历代书画1200余件套,古籍善本1万余套册,金石拓片、丛帖、名人信札千余件,以及大量的著作手稿、刻本、抄本。其捐赠之精、数量之多,世所罕见。
▲ “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现场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项目,还是美术馆的自主动作,在美术馆的各项展览活动中,“捐赠”二字并不鲜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容庚捐赠展”上动情地表示,收藏凝聚着文化的积淀,记录着艺术的历程,刻载着每一件时代经典之作的生命印记,饱含着难舍难分的亲情、友情、文化之情,是由“家宝”变为“国宝”的历史性蜕变。那些为国家宝库做出无私奉献的艺术家和捐赠者,不仅保有或继承了有形的艺术作品,更秉持并传承了高尚的精神品格。
艺术家和捐赠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与艺术作品共同成为国家艺术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在近一个甲子的岁月里,中国美术馆得到了众多美术家及家属、艺术机构和个人的支持和慷慨捐赠,在珍藏的11万件藏品中,有3万余件是以捐赠的形式获得的。这些捐赠,使中国美术馆有了更为完整和丰富的收藏序列,构成了以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作品为主,还包括极为珍贵的中国古代书画以及国际美术大家作品的藏品格局。
▲ “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黄河魂·赤子心——王克举百米油画长卷展”现场
▲ 天开大利五言联 1950年 于右任 朱奕龙捐赠 中国美术馆藏
▲ 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让·卡尔多向中国美术馆捐赠雕塑《阳光下的牛》
“近60年来,已有海内外千人次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每次捐赠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捐赠者的名字应被永久铭记。”基于这样的感动和体认,2020年1月,中国美术馆策划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捐赠作品展“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捐赠作品展”,该展精心遴选了700余位艺术家的900件(套)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与篆刻、民间美术与工艺美术、摄影、综合部分、国际美术9个板块,全面而立体地呈现中国美术馆的藏品结构和体系。可以说,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段捐赠历史都是一个充满爱心与奉献精神的历程。1964年,邓拓先生所藏145件古代书画珍品入藏中国美术馆,填补了中国美术馆古代书画藏品的不足,邓拓先生早年试图通过个人收藏重新梳理中国美术史的宏愿终于得以实现。1996年德国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了89件(117幅)国际美术作品,其中包括毕加索、大卫·霍克尼、安迪·沃霍尔、利希藤斯坦、安塞姆·基弗等名家名作,这是我国首次大量收藏西方艺术品。2015年,老舍先生的子女在“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絜青藏画展”举办期间,将父母的珍藏包括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等大师的作品捐献给中国美术馆。在艺术市场火热的当下,他们的奉献精神尤其令人感佩与动容。
2016年,杨振宁、翁帆夫妇捐赠了3件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熊秉明的雕塑作品,此次捐赠不仅见证了杨振宁与雕塑家熊秉明长达70余年的总角之交,让珍藏多年的作品有了最好的归宿,也开启了熊秉明作品的“回家”之路。2018年11月,吴为山与同事专程赴法国,遴选捐赠作品,签署捐赠补充协议。其间,一段动人的往事令他至今难忘。在熊秉明家中,有一幅楚图南为熊秉明雕塑题写的书法作品《题秉明雕塑老牛》,挂在墙上30年不曾取下。深知这幅书法与雕塑作品之间暗合的情意,吴为山以中国美术馆人留住真情、留住经典、留住历史的远见,说服熊秉明夫人陆丙安女士将这幅作品一并捐赠,让文化艺术的故事更为完整地记载并呈现在祖国人民面前。熊秉明曾在《回归的雕塑》中独白:我回来,回到真真实实的母土。“虽然熊秉明最终没能回来,作为一种遗愿,我们怀着敬重之情,秉持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历时5年,积极协调,迎接经典作品‘回家'。”吴为山说。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1/0208/1014.html
上一篇:艺术留学 如何梦圆理想院校
下一篇:山东:艺术创作避免“立上舞台便束之高阁”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