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都丰富了艺术创作与表达的呈现形式,也深刻影响了艺术本身的存在方式。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和媒介融合的浪潮下,互联网平台媒体已逐渐成为社会连接、信息传播的重要枢纽,欧洲学者也提出了“平台社会”(Platform Society)的概念。
在新的传播格局下,艺术传播的媒介渠道主要包括专业媒体、艺术类机构媒体、自媒体,以及为上述行动者提供资讯聚合、分发的平台媒体。除了既有的专业媒体,部分艺术机构依托微信、抖音等平台建立机构媒体,以艺术活动吸引公众参与、分享并形成垂直化社群。艺术机构作为网络化社会中具有知识、专业、文化等资本要素的主体,成为社会化传播中极具潜力的数据交汇点和垂直领域的媒介行动者。此外,代表草根文化的自媒体的兴起,使公众不再是沉默的艺术欣赏者,由于技术赋权,其通俗的艺术表达也得到即时传播。艺术传播具有了更高的包容度和开放性。
当下,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信息枢纽作用,重塑了经济和文化艺术传播生态。这些平台媒体各自拥有不同的风格,聚合了不同的内容。
其一,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类平台。它基于人们对社交的本质需求,以“连接器”方式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作为艺术生活领域的基础设施,提供即时性的在线观展、艺术交流与互动等。如“意外艺术”微信小程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来自各个艺术机构的藏品,并为受众提供评论互动区,打造轻松、便携式的“掌上艺术馆”。
其二,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资讯类平台。算法推荐是这一类平台媒体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技术符码之一。算法基于数据洞悉个人、文本以及场景,通过三者的精准匹配,实现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技术迭代。当平台捕捉到用户的艺术兴趣或偏好,就能不重复地推荐相关艺术信息。以今日头条“国风”频道为例,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该频道活跃着超过4万名创作者,涵盖书画、曲艺等传统文艺领域,平均每天生产1万篇相关内容,阅读量超过100亿人次。相较于艺术家、艺术机构有限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传播,平台内容生产的“众包”模式极大调动了草根创作者的积极性,提升了艺术信息的生产规模。
其三,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它为用户提供了技术便利,大大降低了进行视频制作的门槛。短视频的沉浸式快感突破了艺术实践的在地性制约,与图文和长视频相比,它能以更轻松简便的方式对艺术进行重新演绎,吸引更多用户参与艺术传播与互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抖音艺术类创作视频达到2.8亿个,累计播放1.5万亿次。2019年抖音发起“人人都是艺术家”挑战赛,引领用户参与艺术类短视频内容创作,平台还开发了“艺术家贴纸”等功能,用户拍摄时只需简单切换,就可以加入草间弥生的波点、达利的小胡子等艺术元素,体验数字媒介技术带来的新的艺术创作方式。
综上所述,基于平台媒体的艺术传播打破了以往艺术传播高成本、在地性等局限和精英属性,为艺术传播增添了更多的社交属性,以极高的卷入度引导用户参与、探索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并深刻影响了他们的艺术感知与表达。互联网平台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伴随性、便利性、非仪式感,为越来越多的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艺术、传播艺术提供了新的网络空间。
新传播格局下的艺术传播实践多元而丰富,艺术传播正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渗透进以平台为枢纽的网络化社会。在互联网平台时代,艺术机构、艺术家、普通公众等多元主体,如何在媒介技术的支持下进行艺术传播创新实践,为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本文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把握不同类型互联网平台的可供性,开展有针对性的艺术传播。近年来,随着平台媒体的崛起,“可供性”走进新闻传播界的研究视野,成为理解和分析平台媒体界面、传播技术和用户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概念。技术可供性指新技术由使用者支配时,用来达成某种事项的可能性。平台的可供性反映平台的技术特质与行动者意图之间的双向互动,从平台可供性视角出发,可以为艺术传播提供新的思路和视野。艺术机构、艺术家可以借助平台的关联性、互动性等可供性,加强艺术传播过程中与公众的信息交互,重视意见反馈,与平台用户展开多种形式的互动,将艺术传播转变为艺术受众之间的平等对话。此外,艺术机构、艺术家还可合理利用平台媒体的群组功能、定位功能、会员制等平台可供性,培养本地艺术粉丝,提升公众对艺术机构、区域地方艺术等的认同感、归属感,并在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的支持下,基于数据了解每个受众的审美需求,进行细分到个人的精准艺术传播。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1/0208/1018.html
上一篇:贾浅浅与姚安娜,尴尬的从不是艺术
下一篇:男子以假乱真的绘画天赋,被人称为艺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