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日报
魏惠东,1979年生于浙江嵊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分别于2004年、2011年获学士、硕士学位﹔2018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胡伟综合材料高研班。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版画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师范大学兼职硕导,宁波美术馆副馆长,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魏惠东自述:
2017年,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学习,在胡伟先生的教导下,对综合材料绘画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艺术基金西北采风之行,领略了敦煌、榆林、克孜尔等石窟,生长的艺术、生长的古典、生长的美,使得我从当下进入古典,从古典回到当下有了“心向往之”的可能。
伴随着多年阅读的习惯,余华、春上春树、昆德拉之类,又追溯到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现代文学之父——弗朗茨·卡夫卡,沿着他们的笔迹回到自我内心的思考,并且与东方传统形成2000年的对话与延传,至此开始创作《当庄子遇见卡夫卡……》系列作品。
《当庄子遇见卡夫卡……》作品是以自我处世的体验切入社会观照,无论是东方的《逍遥游》还是西方的《变形记》产生异曲同工的妙处,让人感受东西方经典穿越时空、跨越地域的碰撞与对话。
作为版画专业出身的画家魏惠东,近些年的艺术创作试图表现迷雾中的自我,探索罗素所说的“我为什么活着”。在他看来,画画能直达内心深处,是他心灵诉求最擅长的表现方式。在他的画作中,经常出现经文符号、甲虫、鱼形等意象,“我试着借这些意象的重复,寓言式地展示看似反常、却能直指人心的生存真实。”
【艺术微评】
魏惠东是入选第一届“新峰计划”的艺术人才,我和他曾经一起去贵州在岜沙苗寨采风,到黔东南听侗族大歌,每每这些丰富多彩的场景出现,他就兴奋不已,颇像周润发的脸庞上,就会凝聚起一种特别的专注和满足。所以,当他的《当庄子遇见卡夫卡……》获得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银奖时,我没有感到意外,因为他是一位广泛读书又非常用功的年轻人,当他产生一种自己的艺术想法时,他会不声不响又锲而不舍地做下去,他在中国美院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尝试着以线形笔触的方式切入艺术创作,努力做到经文要义与心理体验的结合与互动,并且以自我个性的视角突出作品的形式感;十多年过去了,不断重复的线形笔触和经文字符,仍是他创作的主要方法,当他蹚过孤独的河流时,冰冷刺骨还是凉爽痛快都是他的人生体验,获奖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与此同时,尝试着把油画和版画的技术语言结合起来,以油画的语言做版画,以版画的方式画油画,在两者之间相互转换,相互融合,线形在字符连接点和面的过程中,构建出形态各异、万象百千的画面结构,线形笔触的导向、密度、隐喻又始终影响和决定着画面形式,使不可见的本身成为可见,并且作为运动和时空的痕迹呈现出四维的空间里,直扣人心。——郑晓林(文艺评论家、“新峰计划”执行人)
【学术简评】
《当庄子遇见卡夫卡……》是一个世界文明史中不同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既分离又融合的哲辩性主题。是一件颇有哲学性意味和思考深度、具有技法突破的优秀综合材料绘画作品。
画面内容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使用活字印刷技术和手抄经书的方法,记录了庄子的《逍遥游》和卡夫卡的《变形记》。画面中刻画的古化石鱼和甲虫又形象地表现了庄子与惠子对话以及《变形记》中分裂为甲虫的主人公。作品的主题表现使人感受到东西方经典穿越时空,跨越地域的碰撞与对话。在技法表现上,作者大量使用在世界各地采集的风化石粉末,通过一层层渲染,赋予作品时间的光泽和历史的温度。
——胡伟(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
魏惠东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来宁波工作,十多年来,不仅在工作上卓有成效,在专业上也是成果丰硕。其出生于越剧故乡,身上尚有魏晋王氏遗韵,人正心善,崇尚萧淡简远,擅于把文学、哲学和艺术相结合。这些年的创作一直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经典的西方现代文学进行对话,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致力于对生命终极价值的构建和诠释,唤醒良德与智性。假以时日,在艺术的道路上必将更有建树。
——韩利诚(宁波美术馆馆长)
魏惠东的作品以表现主义的手法将一些形象并置于同一画面中。艺术家好像以视觉的方式呈现了自己曾经做过的一场梦,观者在观看这些作品时也如同进入到了他的梦境之中。作品《向弘一法师致敬》中形而上的线形笔触布满画面,不断地进行符号式的反复,并深化、扩展。高密度的用刮刀形成的线形笔触把弘一法师完整的形体进行分割破坏。传统的印章、随意的泼洒、细腻的背景、斑驳的地貌拼接出特有的绘画语言,梵文字符的组构更增添悟禅的气息,使作品在深化精神品格的同时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视觉禅意。艺术家实则以艺术方式“诵经”。最近,魏惠东去过一次西藏,那里的藏传佛教再一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彻底放弃了作品中的线形、笔触等形式,直接以挥洒自如的画笔表达内心所想。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1/0225/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