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设计师何浩的书籍态度:一个人和中国当代艺术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3 03:5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温良慎独 猛兽不群 这本书叫《写设计》,源于何浩的一种理念:设计也是一种写作。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晓霞在评论文章里强调了这一点:设计也可以是一种写

温良慎独 猛兽不群

这本书叫《写设计》,源于何浩的一种理念:设计也是一种写作。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晓霞在评论文章里强调了这一点:设计也可以是一种写作。宋晓霞在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授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研究课程,在课堂上借着何浩的工作讨论了当代艺术史的书写,认为何浩的这部作品就是一部设计者视角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史。何浩书中的设计始于2003年。这一年是中国当代艺术全球化的重要节点,一个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北京798从一个自发形成的当代艺术聚集地进入了公共视野,在艺术全球化和中国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国际艺术区。正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发生转折的时刻,何浩开始了他的艺术书籍的设计历程。

▍《写设计》 何浩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写设计》是何浩在当代艺术书籍设计领域的作品选集。何浩认为,设计也是一种写作。从2003年起,何浩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合作,设计了超过百部的高品质艺术书籍与画册,共同创造和书写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

何浩设计的第一本书是为纪念策展人戴汉志的宝利来照片结集。为这样一个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奠基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的作品做设计,时年28岁的何浩却做出了一种让人意外的从容与淡雅的格调。宋晓霞评价:“如何对这些拍摄时并没有既定主题的原作进行‘转译',通过书籍设计语言来强化其内在的情绪与韵味,把握与诠释中国当代艺术的往昔‘味道',既是何浩设计的灵魂,也是何浩持续性的设计实验艺术的内在逻辑,而且也是他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写作。”

▍戴汉志宝利来照片结集

与很多设计者追求鲜明的风格不同,在众生喧哗里,何浩格外克制。何浩的设计是回到以艺术家和作品为中心的写作,核心是对人的自觉,在设计之前他会花很多的时间跟艺术家沟通,会花很多时间沉浸在文本的研究里。比如为荣荣和映里的《六里屯》做设计,他是从几百张散乱混乱的影像碎片里,找到这些素材的形式和内容上的线索,再建立起与内在逻辑相适应的形式。当年,他带着粘好的书籍样册去看望临产的映里。在荣荣和映里的孩子出生前几个小时,他们最终确定了所有的图书细节。

▍荣荣和映里:蜕

业内很多朋友都对何浩的人品和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比如宋晓霞说:“何浩的设计是从内容中生长出来的,以精神和意味而见长,有着古朴的士气,优雅的韵味,淡定的心性,节制的态度,慎独的威猛,以及质实的物感,在当代铺天盖地、争奇斗艳的设计中特立独行。”

▍《六里屯》

具体到操作的层面,何浩不同寻常之处是从修整图片开始。修图环节是他设计工作的一部分,哪怕只是去除扫描时留在画面上的脏点,哪怕只是调整拍摄时产生的细微的透视变形,他都亲自动手,都是在一丝不苟、缓慢得如同磨墨一般的过程中,构成他理解作品最可靠的基础。在给徐冰做设计的时候,何浩不断根据打样结果调整扫描和拍摄的光源角度,要使纸张和油墨的质感得到最好的呈现,他硬是把图又变回了画,他想让人们打开画册,得到的不是书的感觉,而是忘掉书进入“画”境,仿佛触手可及,呼之欲出。这就是他作为一个设计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十几年来,他以一己之力持续地和中国当代艺术家合作,涉及超过百部的高质量书籍与画册,合作者中包括巫鸿、林天苗、王功新、荣荣和映里、岳敏君、廖晓春、张大力、刘铮、展望、杨福东、徐唯辛、徐冰、喻红、叶锦添等当代艺术界极具特点和代表性的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宁波国际设计双年展创始人蒋华说:“这样的工作履历,在世界范围内的同业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合作者如今群星璀璨,但当时还不太为人所知的时候,或者说在艺术生涯最重要的阶段,何浩完成了他们第一本或者最后的作品集。何浩大部分的项目都源于个人对艺术家的兴趣,他坚持每年只接受10个左右的委托,以其娴熟的技术和惊人的效率,这无疑是他主动做出的一种退守姿势,是对职业设计的快速消费主义模式的摒弃。

与在当代艺术界炽热的声望相比,在大众层面,何浩算得上是一位隐士。他不属于任何专业组织,与行业的热闹和繁华自觉保持着疏离,直到2013年蒋华邀请他参加自己策划的“首尔国际文字设计双年展”与“第7届宁波国际设计双年展”,何浩才首次在平面设计界的重要展览上公开展示项目。他被蒋华评价为“低调隐逸,温良慎独”“其猛兽不群的姿态,来自他对设计价值、意义的自省与自警。出于对今天流行的过度设计与滥用风格的警惕,何浩竭力将自己的工作重心从形式层面转向设计的内容与精神”。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1/0313/1144.html

上一篇: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下一篇:华夏书画艺术人物 | 杨贵林的画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