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艺术:为武夷山立传
——从沂蒙山到武夷山
正山正岩茶农
?
?
2020年11月疫情期间,北京艺术家、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先生,莅临武夷山。即被武夷山秀丽的丹霞风貌、苍翠繁茂的植被、诸多历史传说,及处处茶山、户户做茶、无处不茶的景象所吸引。
在感受山山茶场、家家茶厂、户户茶店,餐馆、酒店、宾馆林立的三姑的同时,走遍武夷的山山水水:景区内外的大王、玉女、九曲溪、天心禅寺、三坑两涧、星村、赤石、小武夷、桐木、后源村……每个山头、沟涧、角落,刘阳先生开始用他的画笔,描绘他所见、所感的武夷山。
?
地处福建北部的武夷山,不仅有着独特的丹霞地貌景观,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说。从彭祖与子武、夷开山辟壤,到千百年遍植、制作岩茶、红茶,成为中国岩茶、红茶的发源地与主要产区,并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
茶事,自古是农事。茶,发源与中国,东、南地区适合茶生长的自沿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长江流域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北至山东、河南……。成品茶因产地、气候、工艺不同有:绿、白、黄、红、黑之色。更有多种直接炒制、晾晒、半发酵、发酵工艺。
自古《茶经》有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武夷岩茶、红茶,多生长、种植在岩凹、石缝及坡边叠石辟壤中,即岩岩有茶、无岩不茶。武夷山之所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红茶(自然晾晒、半发酵)、岩茶(摇青、焙火)的主要源产地,与特有的“岩骨茶韵”,就在于武夷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质构造(沙砾岩)、自然风貌,是造就好茶的天然之地。优质岩茶代表的肉桂、水仙、白鸡冠等品种,享誉海内外。这其中自然野生杂交的菜茶、奇种、老树、老枞,因产量少,多为定制;剪插单性繁殖的新品、高枞,多为量产。
分为:正岩(武夷山景区内,三坑两涧为代表。武夷山景区内,因有千年母树大红袍,所以所产正岩茶,统称“大红袍”),半岩(武夷山景区外),周茶(武夷山周边地区)。桐木为代表的高山正山岩茶、红茶(小种、金骏眉)……。
茶,喜阴,成茶怕光照高温与受潮(光照、高温,绿茶会变黄、失味;红茶会返青。受潮绿茶、红茶都会发霉变质,失去焙火的“岩骨茶韵”,所以成品绿茶多密封放置冰箱,恒温恒湿保存;成品红茶则密封放置铁桶,置于木架之上,通风隔潮保存)。
这些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茶的保健功能与药效,茶饮与茶餐,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尊崇。茶,已是当今慢生活品质的标志。
刘阳先生对茶的理解:
茶,这片有着几千年历史、影响世界的树叶,不论产在哪里、工艺如何,最终是用来喝的。无需神化与神话。
茶与玉有相同之处;玉,不琢不成器;茶,不制作只是树叶。(品)种、(产)地,是茶最基本的资源品质的要素;工(工艺,从采摘、晾晒、揉捻、到焙火、储存,及喝与品的方法),是决定茶自身品质、人文价值与经济价格的决定因素。茶固有与制作出来的色、香、味,是最直接的、骗不了人的。
茶人,首先应该是:对茶有专业深层次的了解、理解,能与一片树叶交流沟通,集识、采、制、品于一身的制茶、鉴茶、赏茶,“看天(天气、温度、湿度)做茶(采摘、晾晒),看茶(不同区域、品种、采摘时间)做茶(晾晒、摇青、焙火)”的高手、能工巧匠。并不只是书本概念的一知半解与道听途说,与不问究竟的一味沿袭前人之法,甚至炒作。
?
秉承30多年创新,用心创作武夷山系列作品及巨幅长卷《武夷居山图》:
刘阳先生30多年的艺术创新,自1986年至今创立的沂蒙画派、画风,并创作大量系列巨作中,始终如一,坚持将:广博的文化、综合学养;宽阔的视野;思想的高度与深度;相当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自然、社会、对事物特性、规律的把握;精湛的技巧、技能;也融入武夷山题材作品之中。
30年,在不断形成与完善“现实的哲理、浪漫的敏感、象征的朦胧、荒诞的解构”艺术思想与技巧体系的同时,刘阳先生书画艺术,独特创新的特点大致如下:
1、题材创新。刘阳先生武夷山题材作品,在沂蒙画派表现沂蒙山的系列作品的基础上,在不断探索武夷山山山水水的自然规律的同时,根据艺术规律,或用大构成、大块面、大色彩,强化武夷山的整块岩体为山的壮美;或是用水墨韵味,抒写武夷山的灵秀、疏淡与趣味。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1/0414/1307.html
上一篇:预告丨“崔见艺术分享会”将于4月15日在淮安市
下一篇:夫妻斗嘴也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