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唐玉明1944年出生于浙江乐清。他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学习和工作。因为思念故乡,他将这幅画取名为北燕山人。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辍学到杭州工作。从事艺术创作50余年。 1970年代初,在浙江、杭州等地接受各种宣传出版任务。道德教科书; 1980年代创作的多幅年画,由西泠印社、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在全国发行,享有盛誉。
2013年,由国务院参事室主任、中央文史馆主办,由中国??书画家杂志社出版的专集。荣宝斋出版画册,新华书画院出版《北燕山人文集》。
现任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会会长。历任临沂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新华书画学院画家、中国画院国展艺术中心画家。
1990年代以来,专攻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与创作。
唐玉明正在和女儿唐薇讨论。
当大多数人为市场欢呼时,他选择了隐居;在西方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他选择了中国画;当艺术市场迎合商业利益时,他选择了佛教界的文化遗产主题;在他的大多数同行画家都在享受晚年之际,他肩负着宣传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这是业内对他的评价。如今,离开家乡50多年,他又回来了,希望为家乡的文化做出贡献,报答他的爱。他就是著名画家唐玉明。
艺术力量
近日,中共乐清市委统战部组织的“百年光辉,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在乐清统战区举行。他自己创作的《云冈大佛》参加了展览,并应邀参加了开幕式。
谈到走上艺术之路,唐玉明表示,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赞赏是最大的动力。
唐玉明出生在渔民家庭。第一节美术课,我看到老师画了两个圆圈,一个脖子,一个嘴巴,一个爪子,一个翅膀和尾钩,他变成了一只和平鸽。他学习着迷,画了三只动作不同的和平鸽。让他高兴的是,当作业本分发出去时,老师在他的每只和平鸽旁边都得了100分。此后,每节美术课,他都乐此不疲。父亲看到儿子画画,就会蹲在一旁欣赏。只要儿子画,父亲就蹲多久。
回首往事,78岁的唐雨明脸上洋溢着阳光。他说:“爸爸喜欢看我画画。”父亲默默地支持和鼓励他,老师的表扬,无形中增加了他作画的动力。 1958年《丰收》画被乐清文化馆选刊,刊登在《浙南大众》报上。唐雨明说:“这是表达农村孩子收获季节的欢乐场景。一个孩子蹲在地上放鞭炮,一个孩子捂着耳朵笑着跑到一边。” 16岁时,艺术作品《养》《鸡》被选入杭州参加画展。
1967年被分配到杭州市文化局下属的一家艺术公司从事专业设计创作。他的艺术才华和勤奋工作很快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1971年下半年,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浙江省特地组织力量整修杭州机场和西湖国宾馆。在多方打造的设计方案中,唐玉明的方案被选为最终方案,因为它符合中央领导关于“地方特色、欣赏、工艺美术”的指示。完成任务后,周总理非常满意,对浙江此次接待工作表示赞赏。
初衷不变
1970年代、1980年代,唐玉明创作了《毛主席视察东方红公社》、《保卫祖国》、《向海索粮》 》、《东海女民兵》《领导力》、《不止好运》等系列有影响的画作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美展。作品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西陵银社等出版社出版出版,并在全国新华书店广泛发行,享有盛誉。
唐玉明常说:一个人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观察”,即进入生活;第二,“开悟”,即坐下来思考;最后,要实现“自由”,心中所想就去做吧。
1980年代和1990年代,他专注于山水画的创作。 1985年,唐玉明被派往日本考察一个月。在此期间,展出的30多幅山水画已售罄。他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出国的画家之一。
为了更好的创作,唐玉明分别在山西五台山和广东设立工作室,根据气候变化年复一年地在两地进行素描创作。他连续12年赴五台山闭关创作,足迹遍布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等祖国名山。
要去的地方更多了,他发现很多历史遗迹已经被人为和自然破坏了,于是决定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绘画,让更多的人可以为子孙后代看到它们。 1990年代转向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研究,开始关注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千年佛窟。
传承与提升
唐雨明放弃了“铁饭碗”,专心作画。他说艺术创作需要时间,需要时间去写生、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在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洞内佛像艺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了唐雨明的注意力,震撼了他的灵魂。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古代石窟艺术,唐玉明潜心钻研佛学和佛教艺术。他游历名寺古刹,以佛教故事、佛像、佛教圣地山河为创作对象。他在总结和学习前人勾线技法画佛像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合璧,结合早期油画、国画、设计的创作经验,探索运用水墨描绘宣纸上的立体佛像,营造立体空间效果,以区别古佛。佛像怎么画。他所绘石窟中的佛像栩栩如生,神采奕奕,岩石纹理十分明显,别具一格,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一些日本收藏家、学者和佛教徒到中国五台山拜访唐玉明,共同探讨和交流。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1/0809/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