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Bàng!儿童艺术节
“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
之“艺术寻宝”活动
你知道吗?在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除了有OCAT深圳馆、何香凝美术馆、华·美术馆,其实还有一座“无墙的美术馆”。
2021年Bàng!儿童艺术节主题展“奇妙的旅行——献给孩子的艺术展”由OCAT深圳馆、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办。主办方为大小朋友准备了一份艺术寻宝地图,凭借这份地图,一起去探索这些历经二十多年积淀、散落在华侨城社区各个公共空间的经典公共艺术作品吧。
地图上的24件(组)艺术作品均来自华侨城集团、OCAT深圳馆、何香凝美术馆和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收藏,其中有不少藏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便在深圳华侨城公共空间中呈现,可以说见证了“无墙的美术馆”的持续成长。
艺术收藏是推动艺术发展和研究的起点,越是丰富的公共艺术收藏,越是能勾连起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这些艺术作品塑造了“艺术华侨城”的面貌,你或许偶遇过,甚至互动过,也或许未曾留意过。因此,华侨城希望通过这张艺术地图,让更多的大小朋友能够发现许多出自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就在我们身边,并以寻宝游戏的方式,带领大小朋友一起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核,创造观众个体与作品之间的故事。
How to participate
如何参与?
参照地图,在华侨城区域内找到自己最喜爱的一件艺术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并与作品合影,讲述喜欢的理由,将照片/视频发送在微博并@OCAT深圳馆,或发送至。即日起至2021年9月30日,参与后可以到OCAT深圳馆领取神秘小礼物。
好啦!
我们现在先来了解一下“无墙的美术馆”吧!
Bàng!
01《2001年12月12日》
▲ 《2001年12月12日》
顾德新,装置,苹果、金属、水泥
250×250×575cm,2001年,OCAT深圳馆收藏
艺术家顾德新的创作长期关注材料的属性关系及其转换。《2001年12月12日》这件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根高三米的圆形金属立柱和立柱上一尊镀金的金属苹果,另一部分是散落于金属立柱四周的十吨苹果。金属苹果与新鲜苹果这两种材料的永恒性和易腐性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张力。
这件作品曾经参加2001年由何香凝美术馆和法国外交部艺术行动协会联合举办的“被移植的现场——第四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当时的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被作为“艺术施工”现场,十吨新鲜的苹果被放置在大水池中,弥漫着阵阵苹果香气,吸引社区居民前来互动。这件作品成为OCAT深圳馆的永久藏品,概念性地呈现在华侨城公共空间。
Bàng!
02《戏》
▲ 《戏》
张永和,装置,钢格栅
370×226×226cm,2001年,何香凝美术馆收藏
艺术家用极简主义的方法创造出一个与传统戏台同比例大小的抽象戏台,它既是一个空间的雕塑,也是一个建筑的雕塑。艺术家希望它既具有象征的功能,用来满足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又具有实用的功能,成为休闲和玩耍的场所。这件作品同样参加过2001年的“被移植的现场——第四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
Bàng!
03《唐诗后著》碑林肆系石碑#26
▲ 《唐诗后著》碑林肆系石碑#26
谷文达,装置,墨玉王青石
190×110×20cm,1993-2005年,OCAT深圳馆收藏
这件作品原名为《碑林-唐诗后著》之二十六,是艺术家始创作于1989年的“碑林”系列作品之一。基于该系列作品已发展出十大系列的庞大体系,艺术家自2021年开始将该作品正式更名为《唐诗后著》碑林肆系石碑#26。
《唐诗后著》碑林肆系设计于美国纽约,制作于中国西安碑林石刻工作室。艺术家谷文达移居美国六年之后才产生创作的冲动,他从1993年开始构思、创作和制作,2005年完成,共历时近12年。石碑共50块,每块重约1.3吨。该作品的主碑文“后唐诗”是以原唐诗的英译本的“音译”回译到汉语并组成“后唐诗”。
Bàng!
04《一立方米》
▲ 《一立方米》
盛海,装置,玻璃、毛皮、植物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1/0820/1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