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张爱国:艺术思考不能做结论式、判断式的表述

来源:艺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20 14: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张爱国, 不要签旧爱。 1967年生于江苏淮安,师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师从王冬龄教授。 200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岐阜大学客座教

张爱国, 不要签旧爱。 1967年生于江苏淮安,师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师从王冬龄教授。 200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岐阜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女子大学。

这个问题我有几个方面要谈。

首先,“书法自古就是文人的最后一技”这个问题是否确实成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问号。代表中国文化的不是一两个人。它们只能代表零件。比如杨雄这个案子,就算把孙国廷、黄道舟、简经纶等人都包括在内,也不能代表他们所有人。这个结论是可以得出的,而且只能在某些类别中得出。潘天寿和沙梦海在创办书法专业时,以他们的学术背景,想必也知道这个问题。他们年轻时受沈增智的影响研究日食。 “物”的观点,当然也包括“强者不为”、“诗与诗迹”。但如今,写篆刻文章的人,往往写着“刻虫小技,不为壮士”。这完全是杜撰的,杨雄原话里从来没有说过。这反映了书法界的一个不精确的方面。杨雄这句话没说,杨雄只讲了“诗”,但这句话经常被人代替,换成“雕虫小技,壮士不”。

二、探索和反思这个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来思考。首先,确实存在一个现象,就是整个中国书法领域的文化品味可能还不够高。所以,真正懂的人和有学术心的人,都是在补课,在不断的学习,一定要加强知识。一定是对的。其次,至于它的等级和楼层,它是一条路,一条小路,所以你不必介意,这是我们今天的看法。

我和日本和韩国的几位老师讨论过为什么现代书法呈现这样的衰落趋势。二战后,日本出现了明清曲调。它代表了一种领先的艺术理念和潮流。从明清曲调发展到日本现代书法和前卫书法是必然的。在明清曲调与中日关系上,中国是暗线,日本是明线。因为日本明确提出了明清调的概念,而中国则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从沈增智到潘天寿、沙梦海、赖楚生等。这些前辈做了他们所做的,但没有提出这个标题。对于我们中国美术学院提出的“书不是书”。现在日本和韩国没有提出更好更高的艺术命题和艺术观念,所以会觉得没落。它没有传统的声音那么强烈,所以整个书界都在表现出它要回归,要补课,要向传统学习。而前面的这些人,比如井上芳树和手岛友庆,他们走的也太快了。那个时候,他们还在骂他们。他们死了十几二十年,现在开始变得炙手可热。似乎他们与回归传统形成了强烈的联系。对比。 “书不是书”是目前最先进的艺术理念,但仍有人不理解。以日本为例。如果再给他30年的发展,提出更好更新的艺术观念,或者有更多“书非书”这样的艺术观点,那么书法就不是现在的样子。这种情况。因此,对文化修养的重视是无止境的,需要慢慢来。

第三,我们不关心他的终结技,或者我们反思这个“终结技”。事实上,反思意味着我们质疑它。正如刚才王向勇所说的,演员现在非常受欢迎,任何书法的受欢迎程度都不如演员。这不是概念的秘密交换,而是逻辑推理。诗赋皆径。书法、篆刻、粗举等更小,可以随意践踏。这是一种文化观念上的殖民主义,绝对是错误的。

所以从问题本身引起的反映来看,意义不大。这个概念大家都知道,它表达的内涵也很清楚。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和反思,提醒我们要思考中国文化和中国书法中的许多问题。不要做出这种结论性和判断性的表达。艺术和文化并不完全是绝对的。风格上的差异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排一二。和体育比赛不同的是,有人喜欢吴昌硕,有人喜欢黄沐福。很难说哪个是第一,哪个是第二,也是没有意义的。书法是否是最终的技能,你不需要关心它,只要在实践中去做。黄道舟虽说“写书是学七八”,但他在书法方面成绩斐然,留下了大量作品。吴昌硕先生的表情很清晰。他不会写作,不会做专题研究,不会写论文,他只会雕刻画图,写石鼓散文。齐白石也一样,顶多写几句诗来表达,“愿酒泉为走狗,三族下转。”如今,写文章的人总是在引用。当我们谈论风格时,我们谈论风格,谈论风格的利弊。这没关系。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艺术研究》 网址: http://www.ysyjzz.cn/zonghexinwen/2021/0820/1790.html

上一篇:三峡博物馆展出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受欢迎
下一篇:专访陶瓷大师张世杰:在传承中创新山水画艺术